中国经济焕发澎湃动能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李丹 综合报道
7月17日,2023年中国经济半年报公布,消费、投资、外贸、经济结构等指标显示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5.5%的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面对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中国上半年GDP却逆势上扬,跑出了一条向上的“增长线”,再次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上半年重要数据发布,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
中国经济半年报7月17日发布:国内生产总值(GDP)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个百分点。
如何看待这份半年报?记者对关键数据进行了梳理。
GDP同比增长5.5%经济增长整体回升
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5%,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疫情三年年均4.5%的增速。分季度看,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从环比看,二季度GDP增长0.8%。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5.5%的经济增长在全球范围内是较快增速。从主要经济体已经发布的数据来看,一季度,美国、欧元区、日本、巴西GDP同比分别增长1.8%、1%、1.9%、4%,即便考虑到二季度的情况,上半年总体中国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当中仍然是较快的。
付凌晖表示,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发展也面临压力,但随着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向好。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保持较快增长;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明显高于去年。
服务消费增长较快,出行类和接触型消费增势较好。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增长12.7%,全国餐饮收入同比增长21.4%,营业性客运量同比增长56.3%。
消费新动能发展壮大,绿色消费、数字化消费扩大。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售量超过300万辆,同比增长37.3%;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0.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杨光普表示,下阶段,应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以增强消费能力,同时提升供给质量,优化消费环境,培育壮大新兴消费,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上半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2%和6%。
以高技术产业和技术服务为代表的创新投资持续增加,对投资增长的支撑作用增强。上半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付凌晖表示,今年以来,受到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增长。“下阶段,要继续发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持续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付凌晖说。
外贸同比增长2.1%贸易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
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0.1万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7%、进口同比下降0.1%。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顶住了压力、稳住了规模、提升了质量,总体符合预期。
关于下半年外贸走势,吕大良说,外需减弱对我国外贸的直接影响仍在持续,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发力,我们有信心、有基础、有条件实现进出口促稳提质目标。”
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工业生产稳步恢复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比一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6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到63.4%。
工业生产技术密集程度持续提高。上半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2.7个百分点,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9%。
工业生产持续恢复为企业盈利改善奠定基础。1至5月份,规上工业利润降幅比1至4月份收窄1.8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改善。“当前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发展质量继续提升,但工业产销衔接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付凌晖说,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需求扩大,创新发展动力增强,促进工业发展政策措施落地见效,工业经济恢复基础将不断巩固,工业企业盈利状况有望继续改善。
CPI同比上涨0.7%物价涨幅阶段性回落
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7%,低于去年同期1.7%的涨幅,其中3至6月份涨幅连续处于1%以下的低位。
业内人士分析,供需恢复时间差是今年CPI低位运行的主要原因。“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后,国内生产加快恢复,但需求受收入分配分化、收入预期不稳等因素制约,恢复仍显滞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立坤说。
付凌晖表示,尽管目前价格阶段性处于低位,但从经济增长、货币供应等相关指标看,中国经济都不符合通货紧缩的情况。随着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扩大、经济循环畅通,供求关系将逐步改善,加之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逐步消除,价格涨幅会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PPI同比下降3.1%同比降幅有望收窄
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及上年同期对比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下行,降幅连月扩大。上半年,PPI同比下降3.1%,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5.4%。
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继续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开展家电换新、购车补贴等促消费活动……近期,各方推出一系列措施,激活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钢分析,PPI主要受国际市场变化影响,与CPI波动并不完全同步,保持其波动幅度处在相对合理的水平,有利于上下游行业协调发展。近期,稳工业政策持续出台,其中一些正在落地见效,叠加基数效应减弱,下半年PPI同比降幅有望收窄。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同比增加24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比一季度下降0.2个百分点。
6月份,25岁至59岁城镇劳动力失业率为4.1%,低于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水平,就业基本盘保持稳定。城镇外来农业户籍劳动力失业率为4.9%,处于今年以来较低水平。“随着经济恢复向好,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劳动力市场趋于活跃,就业形势总体改善。”付凌晖说。
杨光普表示,受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因素影响,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青年人“求职难”和部分行业“招工难”并存,稳就业需要持续加力,特别是要通过稳增长实现稳就业。
近日,陕西、江苏、四川等地出台促就业政策,释放稳就业特别是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的积极信号。付凌晖表示,随着经济持续恢复,用工需求继续扩大,加之稳就业政策持续显效,就业形势有望保持总体稳定。
来源:新华社
作者:魏玉坤 邹多为
下半年有哪些政策着力点
7月17日,上半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出炉。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比一季度加快1.0个百分点。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0.8%。
在去年同期低基数的影响下,二季度经济增长较快,但这一数据略低于市场预期。
下半年经济复苏动力有望进一步增强。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要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表示,下一步经济政策的变动可能发生在7月底,届时中央政治局将召开会议集中讨论上半年经济形势,并对下半年的经济政策做出新的调整和安排,预计将出台的扩张性政策可能会包括:更大力度的支持消费恢复、营造对于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等。但是,市场所期盼的一揽子、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出台的可能性仍然较低。
财政政策方面,就短期而言,发力的重点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地方专项债发行节奏有望加快,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尚余约1.6万亿元左右的额度;二是准财政工具如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有望继续保留并发挥作用。该工具可用于补充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超过资本金50%)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资本金投入可撬动相关项目贷及社会投资,放大倍数高达5倍以上,对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的促进力度非常大。因此,政策性金融工具有望成为下半年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宽松边际加力,不搞强刺激。货币方面,预计由观察期进入边际宽松期,不排除继续降准、降息,结构性政策工具继续发力可期,但今年5%的GDP增速目标完成压力不大,政策力度或以托底经济为主,强刺激的概率小。
财政方面,预计下半年政策将加力护航经济平稳恢复,加力呈现出“先提速、后加量”的特征,即优先加快落实已出台存量政策工具如专项债券、减税降费等,随后根据经济形势变化出台增量政策,财政贴息和政策性金融或为主要抓手;同时结构上政策将更加注重增强效能和化解风险,继续聚焦“三保”和高质量发展领域发力。
上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规模在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达到20.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其中,出口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3.7%;进口8.64万亿元,同比下降0.1%。
启铼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表示,上半年出口增速先高后低,二季度承压回落。向前看,受基数影响,未来几个月出口增速可能面临回落压力,加之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预计出口总体波动较大。
在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欧美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我国对传统欧美市场的出口有所减缓。
但另一方面,我国坚持高质量开放,推动贸易伙伴多元化,与东盟、阿拉伯国家等“一带一路”沿线经济体的经贸合作不断加深。新兴市场国家一直是我国出口的重要新兴增长点。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对“中国制造”的依赖度不断提升,会带动我国相关品类出口。
此外,汽车产业链相关产品依然有望成为下半年出口增速的主要拉动力。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表示,今年年初,中国外贸增速有所波动,主要原因在于国内企业交货的困难较大,而目前中国外贸已逐渐稳住,近两月出口增速的波动原因与国际市场形势相关,越南、韩国、印度的出口数据都表现不佳。未来,我国需进一步出台和落实相应的外贸支持政策,夯实外贸发展的产业基础,让更多的“新三样”不断涌现,因为外贸需要更多的增长点、兴奋点。
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05178亿元,增长8.3%。6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951亿元,同比增长3.1%。
消费的拉动持续增强,为推动经济恢复向好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比去年全年贡献率明显提升。
付凌晖表示,下阶段就业形势继续改善,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有利于带动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提升,同时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绿色智能家电等促消费政策显效,将有利于扩大消费,促进经济恢复向好。
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王晨婷
中国经济彰显韧性与活力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贸易增速放缓趋势显著。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我国经济顶住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经济发展态势持续向好,5.5%的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
上半年,消费、投资、外贸、经济结构等指标显示出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3.8%,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2%和6%;外贸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20万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经济增长由去年以工业推动为主,转为服务业和工业共同推动,最终消费支出增长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77.2%。
前路越是荆棘丛生,越需练就爬坡远行的不竭动力。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的创新动能不断增强——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2.5%;规模以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锂离子电池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2.9%、29.7%;高技术、高附加值、引领绿色转型的产品领跑出口,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比重提升至58.2%,以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61.6%。从主要经济指标的单月变化也不难看出,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在不断累积增多,经济向好的态势进一步巩固。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较5月份加快0.9个百分点;6月份,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止跌回升,调查的8个主要行业中,7个行业销售量指数、6个行业国内订单指数上升。
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7月6日召开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指出,要注重打好政策的“组合拳”,围绕稳增长、稳就业、防风险等,及时出台、抓紧实施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要注重把握转型的“窗口期”,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区域协调发展等,在转方式、调结构、增动能上下更大功夫。要通过增强工作的互动性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建立健全政府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各类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改进政策举措,进一步提振信心、稳定预期。
近期,各部门纷纷推出针对性政策,发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发改委表示,要抓紧制定出台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政策,加快推进充电桩、储能等设施建设和配套电网改造,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商务部提出,要围绕促进汽车、家居、品牌消费和餐饮业高质量发展,出台针对性配套措施。工信部明确,将培育更多优质中小企业,引导创新资源向中小微企业聚集,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中小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特点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条件也没有改变。相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政策加力显效,国民经济将继续向好回升。
来源:央广网
作者:冯方
国家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副司长李慧:
下阶段国家发改委将围绕三方面推出改革举措:围绕高质量经营主体培育推进改革,营造更加优化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围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改革,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好落地;围绕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进改革,进一步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等。中国经济从未有坦途,我们就是在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过程中不断地强身健体、发展壮大,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政府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宏观调控经验。
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
期待国家政策方面,要针对目前稳增长、稳就业、控风险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出台一揽子、系统性的方案,来对冲目前周期性和结构性的压力。另外,在促进经济的修复上,尤其是三张资产负债表的修复上,要有针对性的一些政策出台。同时,持续在产业结构上升级,在技术创新上的投入上要加大力度,这才能使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回归到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确定的定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
展望未来,接下来系列稳增长政策有望持续出台,其中财政政策有望全面加力,货币政策在降息降准方面也有空间。预计三季度在内需扩张带动下,经济复苏动能有望转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
国内就业市场基本保持稳定,居民收入增速改善并略高于经济增速,居民储蓄整体维持高位和信贷融资环境保持相对宽松,有助于居民消费信心和能力改善;房地产销售逐步回暖及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促销等,预计国内消费有望逐步恢复。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7月19日 3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