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需“强筋壮骨”
文 / 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 孙辉 韩莹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受多重冲击,如何摆脱“脱钩断链”鼓噪的消极影响,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作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本届进博会论坛上的焦点话题,引起了与会人士的广泛热议,认为需从“链”上发力,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强筋壮骨”,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继续在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 如何提升韧性成“必答题”
在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挑战,其发展趋势也成为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的焦点话题。
事实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一直在发生,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海克斯康制造智能大中华区执行总裁郝健对记者表示,20世纪80年代更多的是中国从外国进口。此后,中国制造业不断发展,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中国制造成为一张新名片。此外,近年来“为中国制造”的时代也来了,企业需要制造出符合中国客户需求的高质量产品。
进博会是重要平台
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重挑战之际,进博会成为各方重要的沟通平台。
在商务部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主办、全球化智库(CCG)与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共同承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论坛上,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等热议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发展趋势、中国在其中的角色等时下焦点话题,助力推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
在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国务院原参事王辉耀看来,世界动荡的局势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了区域化、碎片化的趋势,并导致全球供应链日趋“短链化”。然而,中国处于价值链供应链中心位置,仍被跨国公司所青睐。进博会是向全球再次提供新公共产品的平台,未来进博会等大会不仅对中国来说是强有力的支撑,更加可能成为一个世界采购平台,推动升级产业链的稳定性。
巴黎政治大学国际事务学院院长、西班牙外交、欧盟与合作前部长阿兰查·冈萨雷斯(AranchaGonzález)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进博会时隔三年首次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对恢复全球的贸易互联有重大意义,让世界各地的企业有机会与中国企业进行交流和贸易。企业之间需要建立一个会面、讨论、谈判和最终交易的空间,所以进博会的举办意义非凡,希望进博会为中国、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公司带来大量商机。
中国需扬长补短
整体而言,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后,中国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已经有了巨大飞跃,但仍需扬长避短。
CCG《人才、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报告(2023)》 (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从人才资本、创新资源、产业总体情况、制造业表现、企业活力五个维度看,中国产业链韧性在世界主要国家中排名第二。中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快速发展,在制造业表现、产业总体情况、企业活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在人才资本方面暂处弱势,创新投入仍需持续加强。
整体而言,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与最全的产业链门类和产能,近年来中国大力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补全短板产业链、升级传统产业链、建立新兴产业链,增强了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在传统产业链升级方面,中国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整合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促进其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生产效率。
在新兴产业链建立方面,中国结合资源禀赋和市场优势,优化了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布局,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稳定发展。在强大的存量支持下,中国产业链基础牢固,面对整体的国际环境变化表现出了较强的韧性。
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地位已经提升。郝健表示,海克斯康依托于中国本土应用场景打造的一些方案和技术已经开始在发达国家应用。中国的需求已经开始在某些领域、某些程度上领先欧美,未来会看到中国有更多更好的东西,欧美也在逐渐接受来自中国的一些高端设备、高端装备和方案。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亟待提升
近年来,美国等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着力打造本土供应链或“盟友供应链”。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之际,如何打造稳定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成了一道“必答题”。
冈萨雷斯表示,第一,企业必须关注可持续发展;第二,安全性是不容忽视的变化,新的风险、旧的风险会让整个价值链中断,因此业界必须重新定义各自的风险管理方法;第三,新技能和技术在服务贸易中的应用会使发展锦上添花,但仍要考虑技术方面的竞争及监管问题。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桑达·奥佳博(SandaOjiambo)认为,当前全球危机倍增和加深的形势不容乐观,但富有韧性的绿色供应链可以成为解决方案的关键部分,而创新以及区域和全球伙伴关系是建立更具可持续性和有韧性的供应链的关键。通过共同努力,可以在中国乃至全球打造更强大的企业、更繁荣的供应链和更公正、更有韧性的未来。
数字贸易对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也至关重要。商务部原副部长蒋耀平指出,数字贸易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字服务给各领域带来了颠覆性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让“不可能”转变为“可能”“不可贸易”服务转变为“可贸易”以及“传统供应链”转变为“数字化柔性供应链”这三个转变上。带动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调整优化,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对于如何加快发展数字贸易,他认为要坚持创新引领、坚持对外开放以及坚持合作共赢。
展望未来,中国将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郝健对记者表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走出去了,已经有标杆了,高端装备、高端传感器等是大势所趋。未来10年到20年,中国智能制造可能会引领全球发展方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吴斌
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韧性
当前,如何摆脱“脱钩断链”鼓噪的消极影响,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世界经济走上持续复苏轨道,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11月6日,由商务部和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主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和全球化智库(CCG)承办的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在上海举行。众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代表等参会,围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新趋势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稳定且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在与会专家看来,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脱钩断链”行为使得既有市场分工体系受到冲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成为各国的必要课题。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在开幕致辞中表示,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遭遇动荡,区域化、碎片化导致其出现短链化,如何重组重振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中国仍然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处于中心位置。作为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和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展会,进博会买全球、惠全球,有助于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
商务部原副部长易小准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依靠行政手段来强行拆解和调整全球供应链,虽然有可能为一些国家少数政客带来短期的政治利益,但是会显著提高跨国企业的运行成本,而且并不会使他们的产业更加安全。面对世界经济下行的巨大风险,要摒弃零和思维,回归世贸组织框架下的多边合作,共同维护开放稳定和富有韧性的全球供应链。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总干事桑达·奥佳博在主旨发言中表示,在相互依赖的世界中,有韧性的供应链比以往更加重要。地缘政治冲突、经济不稳定和气候变化等因素正以惊人的速度侵蚀着全球发展进程。作为一个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中国在建立更具弹性、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维护全球供应链韧性符合所有人的福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桑爱玲指出,保持供应链韧性可降低供应中断风险,从而保护儿童、家庭及社区安全,并在紧急情况下实现迅速响应。简而言之,保持供应链韧性攸关生命。为了使供应链更具韧性,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加强与供应商、运输商以及各国政府的合作,从而提升预测、规划及部署所在国家国内物流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一直是重要的合作伙伴。
金光集团APP(中国)副总裁、中国侨商联合会副会长翟京丽认为,中国有非常完整和成熟的产业结构,规模优势明显,为跨国公司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供了较高的保障。与此同时,中国积极推动数字技术与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通过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来巩固与全球价值链的合作,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元龙
必和必拓(BHP)首席商务官潘文怡:
当前制造业回流、近岸外包等举措,将大幅增加供应链复杂度,提高成本支出,进而会削弱公司的竞争优势;我们可以在提高透明度的基础上与客户保持更加紧密合作,创造更加深厚的友谊。我们也有越来越多这样的深厚关系,尤其有中国这样的合作伙伴,依靠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科技水平和坚定的开放承诺,我们的生产、运营将会更加有效和更加可靠。
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首席经济学家大卫·布莱尔:
中国的政策和做法,有助于改善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比如,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它在全球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对任何供应链都是意义非凡;而在中国国内,此前20年的投入使得几乎每一个村镇都拥有良好的交通调节、移动网络覆盖,中国已经到了收获的时刻,其他国家完全可以借助中国的活力区发展自己。
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秘书长文继旭:
制造量产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点。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开放性制造的国家,可以进行大规模、低成本的制造。要构建新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制造量产极为重要。建议发挥中国的制造能力,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共同合作,在全球布局中创造新的可能。目前,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了18个委员会,正在积极推动行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融合。
相关阅读
从五方面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本报讯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提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分论坛上,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了《人才、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报告(2023)》。报告阐释了国家产业链韧性指数、分析了人才与创新对中国产业链地位的影响并提出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措施。
报告分析了中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新加坡、印度等38个国家的产业链韧性的国际定位,以及人才资本、创新资源、产业总体情况、制造业表现、企业活力五个方面对产业链韧性贡献的国际比较。
报告显示,世界主要国家产业韧性存在鸿沟,排名首位的美国的产业链韧性指数是排在末位的智利的5.4倍;亚洲国家产业发展具有较强韧性;中国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科技创新驱动制造业快速发展,在制造业表现、产业总体情况、企业活力等方面优势明显,在人才资本方面暂处弱势,创新投入仍需持续加强,中国产业链韧性仍面临挑战,报告提出五方面建议以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中国在制造业表现、产业总体情况、企业活力表现方面优势明显,但人才资本方面暂处弱势,创新投入仍需持续加强,中国产业链韧性仍面临挑战。中国产业链韧性在全球排名领先,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市场与最全的产业链门类和产能,以及近些年大力支持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补全短板产业链、升级传统产业链、建立新兴产业链,增强了产业发展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报告建议从五方面入手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坚持开放合作,共同维护全球产业链韧性;搭建产业链韧性交流平台,形成常态化沟通机制;推动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加强数字化转型,提升产业链的可预见性与适应性;以有效的宏观政策改善市场环境,强化我国在关键产业上的薄弱环节。
来源:经济参考网
作者:周武英
《 现代物流报 》( 2023年11月13日 B3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