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信息公开
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深度报道 > 正文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之产业转型篇⑦】

专题|构建绿色智慧航运“中国方案”

来源:现代物流产业网 作者:孙辉 罗颖 综合报道 时间:2025-09-10
导读:“十四五”期间,我国港口经济增长逻辑发生深刻转变:从传统的吞吐量规模扩张,转向智慧化、绿色化“双轮”驱动。

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孙辉 罗颖 综合报道

 
 

编者按

“十四五”期间,我国港口经济增长逻辑发生深刻转变:从传统的吞吐量规模扩张,转向智慧化、绿色化“双轮”驱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5G无人驾驶集卡等智能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我国已建及在建的自动化码头数量位居世界首位,一批近零碳港口加速创建。随着一个个集装箱被运往世界各地,中国港口不仅输送着丰富的商品,更为全球港口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中国方案”。

 
 
 
 
港口企业智慧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
 
 
 

近日,港口集团相继公布2025年上半年或前8个月的核心经营数据,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不断创新高,绿色智慧转型升级加速,港口经济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今年以来,港口景气度提升是外贸回暖与航运复苏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港口的吞吐效率也在不断提升。航运景气度的提升为港口带来了直接的货源与利润,在外贸结构优化、政策持续发力的背景下,这一趋势有望延续至全年甚至更长周期。”川财证券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吞吐量稳步增长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7月份,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4.4亿吨、同比增长4.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亿标箱、同比增长6.2%。

根据数据统计,上半年,17家A股港口上市公司中,有8家公司的营收与净利润实现同比上涨。其中,辽宁港口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辽港股份”)2025年上半年业绩表现较为亮眼,实现营业收入56.93亿元,同比增长5.93%;净利润9.56亿元,同比增长110.78%。

对于上半年业绩的大幅增长,辽港股份表示,这主要系油品、集装箱业务的收益增加,合联营企业投资收益增加,以及收回长期款项转回信用减值损失等方面影响。

事实上,近日,多家港口公司披露的经营数据也释放了行业向好信号。

例如,9月3日,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港”)发布公告称,2025年1月份至8月份,公司预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03.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5%;预计完成货物吞吐量38587万吨,同比增长2.5%。

“‘十五五’时期广州港集团将投资200亿元,推动广州南沙国际通用码头、南沙港区五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新增年通过能力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500万标准箱,着力打造‘效率品质港口’。此外,广州港南沙港区五期全自动集装箱码头项目预计今年三季度开工建设。”广州港董事长黄波对记者表示。

此外,9月1日,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港集团”)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在刚刚过去的8月份,上港集团月度集装箱吞吐量突破502万标准箱,创下月度吞吐量新高。

绿色智慧转型提速

近年来,我国港口加快绿色智慧转型。自然资源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已建成自动化集装箱码头23座、自动化干散货码头29座,5G无人驾驶集卡等智能技术实现规模化应用。上海港等11个国际枢纽港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已超过60%,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化。

中国港口协会会长顾金山表示,近年来,我国港口行业科技创新成效显著,自动化码头建设全球领先,智能调度系统广泛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持续突破,作业效率与安全水平显著提升。

今年以来,随着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不少港口都在积极推进智慧、绿色港口建设。多家A股上市公司积极参与港口自动化建设,广州港、上港集团、深圳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港”)等企业在自动化码头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进一步强化了港口的综合枢纽作用。

具体来看,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自动化码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全新建造的自动化码头,自2022年7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逾三年时间累计作业班轮超过1700艘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800万标箱,通过“5G+北斗”高精度定位、智能调度系统等技术的深度应用,船舶作业效率屡创新高。

深圳港旗下盐田港区,2025年上半年LNG(液化天然气)燃料加注量突破31万立方米,超去年全年总量,产值近7亿元;与此同时,作为国内岸电供电能力最大、覆盖泊位最多的单体集装箱码头,盐田港区岸电供电量约占全国的25%,上半年实现船舶岸电接驳637艘次,同比增长20%,供电量1367万度,同比增长28%。上半年,该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超758万标箱,同比增长12.7%。这一“绿色引擎”实现“增量不增碳”,为船舶降低燃油成本,更带动仓储、物流、保险等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上港集团所属的洋山四期自动化码头投入运营,不仅助推上港集团集装箱箱量进一步攀升,还向全球港口贡献了智慧码头的“中国方案”。在绿色发展方面,该港口已实现LNG(液化天然气)加注常态化发展,并成功完成对大型集装箱船绿色甲醇燃料“船—船”同步加注作业。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李雯珊

♦  视点 ·  Viewpoint  ♦
 
 
 
 

天津港“智慧零碳”码头展现中国港口新范式

日前,作为2025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城市参访活动的重要一站,来自多个国家的媒体代表与嘉宾走进天津港第二集装箱码头,实地探访这座以“智慧零碳”为标志的世界级港口,感受天津在绿色化、智能化港口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

天津港不仅是京津冀及“三北”地区的海上门户,更是“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截至2024年底,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300万TEU,连续多年位居全球港口前十强,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保持贸易往来,拥有40余条海铁联运通道和148条集装箱航线。

嘉宾们目睹了智能水平运输机器人(ART)在堆场间高效穿梭,单小车自动化岸桥与双悬臂自动化轨道桥精准作业的壮观场景。码头依托5G全网互联、“大数据”与“边缘计算”技术,打造云网一体的物联平台,已完成10万个以上传感器安装,实现从“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的跃升。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码头实现全球港口最高水平的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集装箱作业。“风光储荷一体化”绿色能源系统,100%使用电能、电能100%为绿电、绿电100%自产自足,码头运营全过程实现零碳排放。

来自巴基斯坦的国际新闻网高级记者丹尼斯·穆拉德称赞:“中国各方面的发展都很快,这座人工港(天津港)仅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建成,让我印象深刻。天津港汇聚了来自各个国家数量庞大的货物,这意味着它不仅对中国,对世界各国而言,也是一个贸易枢纽。本次峰会中,我会关注发展议题,其中贸易是重中之重,因为若能在贸易方面推进合作,必将有助于两国进一步拉近关系。”

摩尔多瓦诺伊新闻网记者阿雷克谢伊·马尔丘克说:“天津港是一个综合型、集成化的港口,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生产过程中实现的“零碳”目标,以及惊人的作业效率,这次参观让我对综合性港口的运营模式有了全新的认识。此次峰会,我对成员国之间的各项议题都非常感兴趣,尤其会关注与世界安全相关的讨论。”

马来西亚国家新闻社记者罗哈尼·宾提·姆哈德·易卜拉欣说:“我对天津港的高科技十分感兴趣,它使用世界上最新的人工智能技术,这使它非常发达、现代、干净。它是中国“三北”地区重要的海上门户,服务于世界许多大洲,我会把这里写进我的报道当中,我也希望我的国家可以与中国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此次天津港之行,不仅展示了中国港口在智慧绿色转型方面的领先实践,也为上合组织国家间的经贸与物流合作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天津港正以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向世界讲述着中国港口的高质量发展故事。

来源:北方网

作者:霍艳华

♦  观察 ·  Analysis  ♦
 
 
 
 

解锁中国港口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密码”

盛暑的福建厦门港海天码头,“地中海阿努莎三号”货轮鸣笛启航,满载“中国制造”经“丝路海运”航线驶向海外。截至7月底,以“丝路海运”命名的集装箱航线累计开行已突破2万艘次——密集高效的航线网络不仅印证着港口作为经济枢纽的活力,更折射出我国港口在联通世界的同时,正以绿色转型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

“十四五”期间,我国港口经济增长逻辑发生深刻转变:从传统的吞吐量规模扩张,转向智慧化、绿色化“双轮”驱动。如今的港口,已成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践行者,在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中找到关键支点。

绿色港口的加速崛起,离不开顶层设计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绿色港口建设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规划框架:《关于建设世界一流港口的指导意见》锚定发展方向,《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明确阶段目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细化实践路径,“一部三局”围绕“双碳”目标制定的配套意见,更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至港口转型的每一个环节。

政策护航之外,标准体系的构建为绿色港口发展划定了清晰路径。我国持续加大绿色港口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力度,制修订《绿色交通标准体系(2022年)》 《水运工程节能设计规范》等一系列规范;特别是交通运输部在2013年《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标准》基础上,于2020年修订发布的《绿色港口等级评价指南》,大幅提升了港口参与绿色转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绿色”从理念转化为可量化、可落地的实践指标。

顶层设计落地生根,从渤海之滨到南海之畔,我国港口的绿色实践已形成多点开花、全域推进的格局。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以创新自动化装卸设备与清洁能源应用成为全球绿色港口标杆;青岛港推进港作车船电能替代,电动装载机、叉车等新能源设备占比超50%,让码头作业告别“黑烟轰鸣”;粤港澳大湾区锚定绿色航运走廊建设,推动船舶清洁能源替代,开创区域协同减排新模式——一幅幅“碧海蓝天映码头”的生态画卷,正在中国沿海徐徐展开。

在绿色运输组织上,多式联运跑出“加速度”,为港口集疏运体系注入低碳活力。全国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长15%左右:河北港口集团通过“海铁联运+水水中转”、封闭式皮带廊道、新能源汽运等组合方式,2024年铁矿石绿色运输比例达82.4%;钦州港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节点优势,推动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港口深度融合;上海港服务长江经济带战略,宁波舟山港等11个国际枢纽海港的集装箱水平运输设备清洁化比例超60%——运输结构的优化,既降低了碳排放,更构建起“陆海联动、绿色高效”的物流新生态。

在能源结构转型上,清洁能源按下“快进键”,从供给侧与消耗侧双端发力构建清洁低碳用能体系。2024年,长江经济带完成3900艘港口岸电船舶受电设施改造,船舶使用岸电达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54%;天津港、山东省港口集团启用纯电动与氢燃料电池集卡,并创新智能换电模式;福建省港口集团、宁波舟山港发展光伏发电与风电,让港口用上“自家产”的绿色电力;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更实现全链条电动化——岸桥、轨道吊、AGV均以电力驱动,不仅消除了装卸环节的尾气排放,更让码头噪声大幅降低。

绿色实践的成效,正通过科学评价体系转化为可量化的成果。据中国港口协会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港口累计已有65个码头和1个港区建成星级“绿色港口”:黄骅港煤炭码头、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码头、青岛港前湾港区迪拜环球码头等7个项目获评“五星级绿色港口”,秦皇岛港东港区建成“五星级绿色港区”,另有51家港口跻身“四星级绿色港口”,形成梯队化、系列化的绿色港口集群。

如今走进中国港口,蓝天碧海间,智能化桥吊高效运转;绿树红花旁,新能源设备有序作业;万吨巨轮穿梭往来,与周边生态环境浑然一体——现代化港口的生机与绿意,正是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缩影。

来源:人民网

作者:乔雪峰

♦  动态 ·  Updates  ♦
 
 
 
 

珠海港持续优化绿色布局

8月29日,珠海港披露2025年半年度报告。财报显示,珠海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48亿元,同比下降1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3亿元,同比下降9.81%。报告期内,新能源业务发展活力持续释放。电力板块自主经营的8个风电场实现上网电量4.28亿千瓦时,同比大幅上涨25.48%。光伏领域加速布局,上半年完成7.13MW分布式光伏项目并购,控股光伏装机总容量达82.86MW,实现发电量4601.5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46.53%。

珠海港持续推进《ESG五年战略规划》落地,将ESG目标深度融入管理与考核。

上半年,公司加速港口运营的绿色低碳转型进程,积极探索能源与资源管理的创新实践,持续完善覆盖全链条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筑牢发展根基;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员工发展路径,激发组织内生动力。公司积极强化ESG传播与评级机构沟通。凭借系统性实践,ESG表现获权威评级机构高度肯定,Wind ESG评级由“A”跃升至“AA”,中诚信绿金ESG评级由“A”提升至“A+”,可持续发展能力获得市场充分认可。

展望未来,珠海港表示将紧抓“十五五”发展机遇,持续聚焦港航物流与新能源两大核心主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以创新和韧性应对挑战,推动公司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王珞

 

日照港积极构建低碳体系

黄海之滨,风光旖旎。山东港口日照港,一座把阳光写进名字的港口,向阳而立、与光同行,把自然“风光”变为绿色低碳好“风光”。

俯瞰日照港石臼港区库房,一片片光伏板向阳而列,整齐排布在巨大的弧面屋顶上,熠熠生辉、蔚为壮观。在阳光的照射下,光能转换为源源不断的绿电,供应码头生产、高杆灯照明以及办公使用,让港口用能更清洁、更高效。

今年4月,日照港7、8号库房分布式光伏成功并网送电,顺利投用。这是光伏项目一期建设中面积最大的区域,装机容量达5.6兆瓦。聚焦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日照港结合实际、充分挖潜,对港区库房、停车楼、办公楼等建筑物安装分布式光伏,积极构建清洁用能体系。目前,日照港安装光伏面积超15万平方米,总装机容量达23.8兆瓦。

光伏发电的“羽翼”不断伸展,日照港2、3、15号库房区域的光伏板已完成安装,正进行并网前设备调试等工作。“当前,我们以‘零碳港口’目标为引领,加快推动光伏、风电等多个新能源项目齐头并进,积极构建绿色低碳用能体系,踏出一条‘碳中和’与港口质效提升的双赢之路。”日照港动力公司相关负责人说道。 

来源:日照日报

作者:胡艳敏

 

《 现代物流报 》( 2025年9月10日 11版)

责任编辑:李思远
全媒体热线 : 4000-5656-98
微博
微信
视频号
信息公开中物汇成帮助中心广告服务网站地图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3775637 │ 24小时新闻热线:010-83775637
Copyright © 2005-2020 现代物流产业网 版权所有 客服热线:4000-5656-98
《现代物流报》社有限公司授权 北京中物汇成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为现代物流报官网 管理方
www.xd56b.com和www.z56c.com两个英文域名同时使用一个主体网站
英文域名:www.xd56b.com   京ICP备19057590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007039号
英文域名:www.z56c.com   冀ICP备2020027852号-2
技术支持:现代物流报社技术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