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后,生鲜电商赛道所剩几何?
连撤三城,关闭部分城市站点,日前,“叮咚买菜将退出安徽市场”登上热搜!生鲜电商靠着前置仓的模式发展,然而弊端逐渐显现,随着叮咚买菜退出部分城市的消息,生鲜电商的生存似乎更加艰难。业内人士表示,2022年可能是生鲜电商行业再次深度洗牌的一年。当下整个生鲜电商行业仍在混战、淘汰的过程中。不断有创业项目倒闭、关停、破产,头部企业收缩或许仍是这个行业的趋势。
继美团优选连撤西北四省、关停北京业务后,叮咚买菜成为生鲜零售赛道第二个大撤退玩家。
截至目前,叮咚买菜已经撤出珠海、清远、中山、江门、唐山、廊坊、滁州、宣城等8座城市,单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他们均位于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的外围区域,并不是传统一线核心城市。而生鲜电商从非核心区域撤退的事情,近年来并不鲜见,比如美团优选在西北四省和北京地区的撤城;今年4月初,盒马邻里也选择从北京、西安、成都、武汉四座城市中撤退。
即使撤退已经成为行业常态,但对于叮咚买菜来说,一次撤出8座城市绝对不是小事情,因为在叮咚买菜APP中的已开通城市列表,一共只有36座城市。占比达四分之一的城市撤退比例,不由得让人倒吸一口冷气。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3月,盒马CEO侯毅发文向叮咚买菜开炮,称叮咚买菜“估计马上要爆仓......靠投资方的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赢得市场是不长久的”。
对于大面积撤城一事,叮咚买菜方面回应称,目前个别站点暂停服务,系公司对部分区域站点的常规优化与调整,比如安徽宣城、滁州,广东中山、珠海等城市。江浙沪仍正常配送。
三年亏损110多亿元
叮咚买菜发布的2021年及第四季度财报显示,2021年营收为201.2亿元,同比增长77.5%,但净亏损达到64.3亿元。第四季度营收54.8亿元,同比增长72.0%,净亏损为10.96亿元,2020年同期净亏损为12.4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27.7%,相比上个季度环比提升9.5个百分点。
此外,叮咚买菜宣布,上海地区于2021年12月份实现整体盈利,整个长三角地区于该季度实现UE翻正,整体亏损率得到大幅优化,提效成果显著。
对此,叮咚买菜创始人兼CEO梁昌霖曾表示,“去年第四季度业绩突破公司成立来的最好业绩,这标志着公司效率得到优化”。
不过整体来看,叮咚买菜仍在烧钱。据了解,2019年至2020年,叮咚买菜净亏损分别为18.73亿元和31.77亿元。2021年四个季度的净亏损分别为13.85亿元、19.37亿元、20.11亿元和10.96亿元。虽然单季亏损有所收窄,而从2019年至今,叮咚买菜累计亏损已经超过110亿元。
今年3月,梁昌霖在参与一场公开活动时,回应此前盒马事业群总裁侯毅“呛声”。梁昌霖表示,叮咚买菜没有把竞争看的那么重,更多觉得市场应该和而不同,最大的竞争是否真正满足用户需求,是不是为消费者服务。
侯毅质疑称:“冬天来了,谁在裸游?”。在他看来,靠投资方的资本无序扩张价格补贴,赢得市场是不长久的。
据悉,1月26日,侯毅在朋友圈向叮咚买菜开炮,称叮咚买菜上百亿资金困在里面,几乎没有韭菜。好像一艘撞上冰山的泰坦尼克,船要沉了,靠价格补贴赢得竞争的时代要结束了。
彼时,梁昌霖也隔空回话称:“商业竞争很正常,老二最大的梦想就是要拼死跟老大干一场”,还贴了一张叮咚买菜已经成为生鲜电商第一的数据截图,一时间硝烟弥漫。
在梁昌霖隔空回话前,叮咚买菜被曝出大裁员的消息。1月中旬,有认证为叮咚买菜员工的用户在社交平台上透露称,叮咚买菜采购、算法、技术等核心部门裁员比例从20%到50%不等,还强制给前置仓服务站员工无薪排休,有的履约站点甚至出现1个月强制排休半个月。
对于上述消息,叮咚买菜回应称,相关传闻消息不实,是没有事实依据和严谨数据来源的恶意猜测。对所有不实传言,公司保留追究的权利。
生鲜电商大溃败
生鲜电商从当初的黄金赛道,到如今的一地鸡毛,叮咚买菜不是唯一的不幸者。
业绩亏损,财报难产,股价暴跌,另一个生鲜电商巨头每日优鲜也迎来至暗时刻。5月底,每日优鲜股价继续暴跌超过11.9%,每股股价只有0.185美元,彻底沦为仙股。
每日优鲜的发行价为13美元每股,也是其历史最高价,开盘当日即破发,然后一路下跌,跌幅超过98%。最高市值为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00亿元,如今,只有4356万美元,不足3亿元,市值蒸发超过197亿元。
这就意味着,如果未来7个交易日股价不能回到1美元以上,每日优鲜将面临退市的结局。而股价暴跌的根本原因是业绩连年亏损。
2019~2021年三季度,每日优鲜营收分别为60亿元、61亿元、55.47亿元,然而净利润却惨不忍睹。
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到2021年,每日优鲜分别亏损29.09亿元、16.49亿元、37.37亿~37.67亿元。加上2018年亏损的22.98亿元,四年时间,每日优鲜短短四年时间已经亏损106亿元。
此前,每日优鲜发布公告称,公司无法在最终截止日2022年4月30日之前提交2021年年报,并预计2021年亏损37.37亿~37.67亿元。始终难以找到盈利模式,但每日优鲜融资的速度却一直有增无减。
截止到2021年6月上市前,每日优鲜融资次数高达11轮,融资总额近140亿元。烧光140亿后,每日优鲜现在连供应商的货款都支付困难,这种情况已经维持了很长时间。
一位前供应商王某表示,他本人被拖欠的金额超过400万元,“先是货款延期10天,后来就是一个月,直到两个月前,款项已经彻底没了下文。”于是,包括王某在内的一批供应商在春节过后纷纷退出了供货名单。
不仅如此,一位网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反映“每日优鲜拖欠巨额货款大半年了”,投诉涉及的金额为110万元,该网友还附带了两张“后台结算账单截图”,并透露每日优鲜华南仓已基本停摆,90%的供应商已停货,每日优鲜还是毫无还款计划。
生鲜电商为何会惨败?
无论是蔬菜,水果,鸡鱼鸭肉,除了点外卖,几乎是所有人的绝对刚需。
除了价格战,就是价格战。
地推、赠优惠券,补贴促销这些老掉牙的促销方式依然是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的主要营销模式。为了获客,抢占新用户,留住老用户,价格战从未停歇。前置仓模式成为生鲜电商盈利面前的巨大沟壑。
从生鲜电商发展模式来看,总共有三种类型:到店(仓)自提、前置仓到家、以及店仓一体。到店(仓)自提以呆萝卜为代表;每日优鲜、叮咚买菜是前置仓到家模式;盒马、7Fresh等则采取店仓一体模式。
每日优鲜和叮咚买菜都是前置仓模式,盒马鲜生是店仓一体化,兴盛优选是社区团购模式。
前置仓模式就是每个门店都是一个中小型仓储配送中心,总部中央大仓只需对在市区内铺设的门店进行供货,就能够达到覆盖“最后一公里”的目的。
前置仓指的是一种仓配模式,指的是在离消费者比较近的地方,配置一个小型的仓库,那么只要用户下单了,配送员就可以在1~2个小时之内从仓库取货并且送货上门。
这种模式弊端也很明显,前置仓的仓库多为自建,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企业用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导致在一些用户密度不高的二三线下沉市场,前置仓是很难盈利的,这也是叮咚买菜这次撤出二三线城市的主要原因。
根据叮咚买菜的财报显示,2021年净亏损的64亿之中,大部分的亏损来自于二三线的前置仓。因此叮咚不得不收缩战线,目前叮咚已经在河北唐山,安徽滁州、广东珠海这三个城市全部撤离,但是很明显,这次的收缩战线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前置仓模式,虽然前期运营成本低,开店速度快,能很快形成规模效应,并且送货速度快,能满足城市用户高节奏的需求。相对于优点,前置仓缺点会被无限放大。
侯毅曾分析前置仓模式,认为前置仓没有未来。在他看来,前置仓模式损耗无法控制、租金高昂,也无法汇聚流量,如果靠地推、靠买别的平台流量,跟传统电商就没区别。而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店仓一体模式才是未来。
对于盈利问题,梁昌霖认为,叮咚买菜整体增长要从“长×宽×高”三方面进行考量。其中,“长×宽”考验的是业务的复制能力;而“高”是指既有城市的渗透率、用户下单频次及GMV贡献,这是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基础,也是实现盈利的前提。
在业内人士看来,生鲜电商还有诸多瓶颈需要引起重视,如老生常谈的盈利问题,还有商品标准化及冷链物流等痛点。此外,还要直面社区团购的竞争。
叮咚买菜最新一轮融资停留在去年年中。截至2021年12月底,叮咚买菜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短期投资为52.3亿元,其中现金部分为6.6亿元,总额环比减少约16亿元。叮咚买菜同时背负了20.6元的应付账款和31亿元的短期借款。
若按照亏损速度来计,留给叮咚买菜可使用的现金流已经不多了。(本报记者罗颖根据网易新闻、腾讯、物流指闻综合整理报道)
疫情更像是给生鲜电商行业带来了一场“虚假的繁荣”。
短期红利过后,一切都被打回原形。最近,叮咚买菜又开始新一轮收缩,裁撤多地业务,当初的扩张最终都变成了今天的“优化与调整”。
到了2022年,生鲜电商还是没有新故事可讲。裁员、裁撤业务、股价与市值不见起色……与几年前一样,从业者们至今也没找到一个真正能盈利的模式。
虽说生鲜电商玩家们的肉搏注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但留给牌桌上的从业者而言,时间真的不多了。
生鲜电商收缩,再收缩
果然,生鲜电商没有新故事。
疫情这只黑天鹅确实给生鲜电商行业带来发展机遇。比如说今年上海等地疫情暴发时期,生鲜电商成了民众为数不多的买菜抢菜渠道。一位上海消费者此前都对铅笔道描述过相似的画面:“手机每隔几分钟就要定一个闹钟,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刷一下生鲜电商的App。”
一位叮咚买菜运营人员向媒体透露,从前叮咚单个站点可能每天的订单量在1500~2000单之间,但疫情期间大部分仓的订单量和笔单价都增长了50%以上,仅上海莘庄的一个站点甚至一天达到了8000多笔订单。
但疫情的红利终究不可持续。暴涨之后不到两周的时间,叮咚买菜的股价就被打回原形,开始一路下滑,累计跌近40%。
头部企业也“烧不起”了
“疫情这只黑天鹅给生鲜电商带来了发展机遇,但是却改变不了行业本身的问题。”一位行业分析师告诉笔者。
众多从业者的经历也已经证明,生鲜电商生意并不好做。这个行业的特点是,低毛利、高损耗、高成本。安信证券研报显示,生鲜电商行业的毛利率上限在30%,而现在的行业平均毛利率在15%左右,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然而,行业平均净利润率约为-30%,还很难达到盈亏平衡。无论是仓储、运营,还是物流成本,都是生鲜项目头顶的大山。
还有曾被寄予厚望的“前置仓”模式,现在却被视作是生鲜电商亏损的主要原因。过去很长时间里,“前置仓”也是叮咚买菜一直备受外界质疑的焦点。竞争对手一度曾宣称“前置仓是个伪命题”。
虽然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始终坚信前置仓模式存在盈利的可能,不过在行业专家们看来,前置仓模式想要实现盈利,核心的方法是通过提高客单价和复购率来扩展收入端的增长空间,进而产生规模效应,改善毛利水平,同时通过降低成本费用端的开支,使毛利总额能够覆盖费用的增长,最终达到盈利状态。“在目前的环境下,还是有些理想化了。”上述分析师对笔者表示。
靠预制菜能讲出新故事?
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叮咚买菜创始人梁昌霖曾直言,“公司想要活下去,首先的问题是要从资本输血变成自我造血。”
如何赚钱?有人把宝也押在了预制菜上。
疫情以来,预知菜行业大爆发,各种项目新融资不断,多家公司在二级市场上表现也不俗。有分析就指出,生鲜电商因为目前产品缺少标准化,难以形成规模。加上冷链运输效率较低、运输和存储损耗较大、货源成本较高、盈利困难,未来将通过预制菜类的标品供应来寻求新的增长点。
实际上,截至目前所有的生鲜电商平台都没有实现全国盈利。预制菜是否能成为拯救生鲜电商的“救生圈”也不好说。生鲜电商平台的预制菜销量主要靠疫情拉动,这个市场能持续多久,没人知道。
“2022年可能是生鲜电商行业再次深度洗牌的一年。”一位投资人表示。当下整个生鲜电商行业仍在混战、淘汰的过程中。不断有创业项目倒闭、关停、破产,头部企业收缩或许仍是这个行业的趋势。
作者:笔道
疫情期间,生鲜电商的用户粘性明显提高,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与单日打开次数显著提升,但随着疫情的好转,部分用户逐步回归常态化的消费习惯,使得用户线上生鲜消费的频次有所下降,给生鲜电商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目前国内生鲜仍以高损耗的多级分销为主,新业态占比偏低。但不少大型卖场和超市如家乐福等在逐渐整合自己的供应资源,通过建设全国统一的仓储配送、配一体化冷链系统,最大化确保生鲜商品的采购价格最低、品质最优。
那么生鲜电商如何进行精细化运营?
一、提升能力,保证充裕的现金流。过去一年,现金流不充裕的该生鲜电商企业陷入了拖欠供应商货款-供应商断货-品类不足-消费者流失的恶性循环。
现金流是企业运行的前提和保障,没有现金流如同断了“血液”,就无法运行和周转,也就没有办法活下来,没有可能发展壮大。在某种程度上,现金流比利润还要重要。而充足的现金流来源除了融资外,还需要企业强化资金管理和控制环节,减少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和成本支出等。
二、稳住供应链,保证稳定低成本供应。供应商掐断上游供应,不仅会造成供货紧张,更会导致与消费者关系恶化。生鲜竞争本质上是各家企业背后的供应链的竞争。
供应链的加强,进一步带来的采购成本降低,将促进公司更加健康发展。建设覆盖水产、蔬菜、水果、水产等品类的供应链,扩大与产地及优质品牌供应商的直采合作,与肉蛋、快消类知名厂商展开深度直供合作是生鲜经营企业运营工作中的永远不变的重点。
三、借助数字化,实现精细化管理。生鲜商品采购频率高,库存变化大,实时库存情况很难把握,没有数据支撑,造成采购不合理,影响发货和对账。这都考验着生鲜经营者精细化运营管理的能力,从订单、采购、物流、仓储、分拣、配送、营销、客户管理等都需要一整套精细的运营体系来支撑,以此驱动业务的增长与盈利能力的提升。
当然,生鲜社区团购运营,想要早日实现精细化,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还需要平台们继续发展,不断建构起更高的“运营壁垒”
多人团购。作为社区团购的核心,一些社区团购系统配备了“多人团购”商城。大家只需要在后台打开这个商城,将需要参加组团的商品加入到组团列表中,就可以开始组团活动了。
盲盒商城。14大商城之一的盲盒商城,可以帮助商家实现抽奖卖,只需要在后台设置好盲盒规则,当用户下单之后,即可参与抽奖,中奖类型可以是返现金、免单或者是赠送商品。增加趣味性!
满件营销。制定不同的折扣区间,消费者每买满平台任意商品,达到一定数量时,可以享受这个区间的优惠折扣,买的越多,折扣率越大,以此刺激消费者凑单多买享受折扣,帮平台提升销量。平台应回归零售业本质,全力打造生鲜供应链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有保障、有质量的产品;利用数据、资金、技术等优势,充分与上游各环节厂商协同发展,提升业务链条的经营效率。
充分赋能本地供应商与团长,差异化运营各区域社区团购业务,保障区域市场平稳发展。
改善商品结构,持续优化SKU。商品结构改善带来的效益,当前行业最好的体现是在3R(即烹、即热、即食,也是预制半成品)商品的突破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这类产品由于能满足消费者对方便、健康的需求,因此备受消费者喜爱。更重要的是,与其他品类相比,预制半成品拥有更高的毛利率。
建设品牌,打造差异化竞争力。自有品牌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提升商品毛利率,也让公司可以凭借大数据分析和反向定制,研发出更贴近消费趋势、符合消费需求的商品,从而提升商品差异化优势,打造新商业壁垒,保持长效竞争力。
作者:赤焰
《 现代物流报 》( 2022年06月08日 A6版)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